
2024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學
張書滔,,臨床醫(yī)學專業(yè)2019級學生,以研考初試367分,,復試155分的成績考取全國最頂尖的國家骨科醫(yī)學中心——上海交通大學第六人民醫(yī)院骨科學專業(yè)碩士研究生,。
2023年5月25日,新聞中心曾刊發(fā)《張書滔:收獲全國銅獎 他的追求不止于此》的通訊文章,,報道他在第十三屆“挑戰(zhàn)杯”中國大學生創(chuàng)業(yè)計劃競賽決賽中收獲銅獎的事跡,,講述他的成長故事。在之后一年多的時間里,,他在學校的新聞報道里數(shù)次出現(xiàn),,最近一次是收獲成都大學2024年度“十佳大學生”第一名。得知他突圍成功,,考取上海交大,,作為經(jīng)手多篇關于他稿件的編輯,我感到驚喜和感動,,仿若見證了他這一路生花的過程。文章中的三個小標題——“少想多做 做起而行之的行動派”“且行且思 做知行合一的奮斗者”“行不止步 做心有山海的追夢人”,,無疑是他收獲完美大學的原因,。
以下是他的講述:
在成大的五年時間里,我身上有許多“標簽”——四川省大學生年度人物,、國家獎學金獲得者,、“挑戰(zhàn)杯”國家級銅獎項目負責人,、學校2024年度“十佳大學生”第一名,等等,。面對這些“光環(huán)”,,我不禁開始思考:自己在成大的五年時光還收獲了什么?
我一直有一個醫(yī)學夢,。高考填報志愿,,臨床醫(yī)學專業(yè)也是我的第一志愿。但收到的錄取信息卻告知我被調劑到了其他專業(yè),。那時的我深受打擊,,一整個夏天都在不斷地質疑自己?!伴_弓沒有回頭箭”,,不愿意復讀的我毅然決定要在大一上學期轉專業(yè)到臨床醫(yī)學,并且通過考研上岸自己的理想院校,。
劍指名校 逆襲上岸

2022年12月,,距離2023年碩士研究生考試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。我背著重重的資料來到圖書館備考,,看見即將踏進考場的學長學姐們正在留言板上寫著自己“一戰(zhàn)上岸”的美好祈愿,,于是我也拿起一張便利貼,寫上了明年自己也能夠上岸的愿望——也由此開始了自己的研究生備考旅程,。
備考的歷程,,我想對于每個考研人來講,都是一段難忘且煎熬的日子,。不同于高考只為追求最終的分數(shù),,考研也讓我人生中第一次明白到什么是理想,什么是真正為著自己的理想奮斗,。
最近幾年,,醫(yī)學熱門專業(yè)的分數(shù)線上漲明顯,即便不是最頂尖的院校,,它的一些熱門專業(yè)的分數(shù)線也高得讓人望而卻步,。相比于考到一個好的院校,我更想要的是選擇一個自己熱愛的專業(yè),,因為它將是我未來幾十年里一直從事的事業(yè),。在充分權衡后,我擇定了三個目標院校,,全力沖刺,。

為了防止自己分心,用軟件進行專注力打卡
在到達目的地以前,總要經(jīng)歷一段艱辛的跋涉,。備考中,,我也閃現(xiàn)過放棄的念頭,想過降低考取的難度,。我把三個目標院校近三年的錄取分數(shù)線比了又比,,把其中自己熱愛的專業(yè)挑了又挑,看著那“恐怖”的分數(shù)線,,也會冒出懷疑自己的想法,。但每當我堅持不下去的時候,腦海中總會浮現(xiàn)老師講過的一句話:“你這輩子有沒有竭盡全力拼了命地去做一件事,?!蔽野蛋档叵耄绻丝痰奈曳艞壛?,未來的自己一定會后悔,。人生很多時候不差努力,差的是一次一往無前的勇氣,。所以,,我決定,為了理想,,拼一次,。最終,我選擇了報考全國最頂尖的國家骨科醫(yī)學中心——上海交通大學第六人民醫(yī)院,。
備考的日子,,每天早上7點起床去圖書館學習,到10點閉館而歸,。我可能是一個“情緒穩(wěn)定”的考生,,回憶整個備考期間,我似乎并沒有特別崩潰或焦慮的時期,。因為我屬于“J”人,,所以當面對一些棘手問題的時候,更多的是關注“解決方案”而不是“宣泄情緒”,。學不下去了就出去吃頓大餐犒勞自己,;生病了就立即去醫(yī)院做檢查開藥;遇到學習瓶頸了就在網(wǎng)上找素不相識的“學霸”搭子們請教,。所以整個備考期間,,我更加關注的問題都是自己“學沒學懂”而不是自己“考不考得上”。

研考初試前夜,,徹夜難眠
在上考場前,,我充滿信心,畢竟經(jīng)歷了一年多的準備。而當考完最后一門專業(yè)課時,,我感覺自己“完蛋”了。今年的西醫(yī)綜合考題難度驟升,,平時連模擬題都能應對的我,,在考場上卻做得抓耳撓腮。當天晚上我在小程序上對完答案,,看見那個從未考過的慘淡的分數(shù),,我眼眶濕潤了。盡管根據(jù)往年的分數(shù)線,,我進復試的希望還是很大,,但我明白自己報考的是全國骨科排名第一的上交六院,這樣的初試成績一定不具有優(yōu)勢,。
初試結束后,,我稍作調整,就開始準備復試,。
初試成績公布,,我排名第九。這讓我既欣喜又忐忑,,欣喜的是我如愿進入復試,,忐忑的是排名并不靠前。因為我的目標導師今年僅招收1人,。根據(jù)交大醫(yī)學院的研究生招生規(guī)則,,如果我所報的導師選擇了其他學生,我將直接落選上海交大,。更嚴峻的情勢是,,初試第一名的考生和我報考了同一位導師。面對如此巨大的壓力,,我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在復試中逆襲,。
交大非常看重學生的科研能力,,而這也是我逆襲的關鍵所在,。在備戰(zhàn)復試的一個月里,我不斷復習自己本科期間進行的科學研究,,一邊檢索目標導師發(fā)表的論文,,熟悉他的研究方向,并提出自己的思考與見解,。一邊準備專業(yè)課的基礎知識,、臨床技能操作、專業(yè)英語。我知道,,復試場上我不僅要展現(xiàn)“優(yōu)秀的自己”,,更要展現(xiàn)出的是一個篤定前行,想在醫(yī)學領域中深耕奉獻的有志青年,。
復試時,,考官不僅提問考察我的專業(yè)知識儲備,還詢問了我對學科前沿問題和行業(yè)未來發(fā)展的看法,。盡管有些問題比較尖銳,,但我并未慌亂。我知道過去的五年時間,,我走的每一步都是在為今天的硬仗做準備,。從九教316實驗室,到“互聯(lián)網(wǎng)+”與“挑戰(zhàn)杯”的賽場,,再到奔赴貴州的健康列車,,我深知醫(yī)學科研的嚴謹、醫(yī)患溝通的不易,、偏遠地區(qū)人民尋醫(yī)問診的困難,,也正是這些過往的經(jīng)歷,讓我在回答時能準確輸出自己的觀點,。
復試結束第二天,,我就收到了上交的“擬錄取”郵件。當我一遍又一遍難以置信地重復瀏覽錄取郵件時,,我的眼眶里充滿了幸福的淚水,。我第一時間給我的媽媽打電話,告訴她這個好消息,。我感到我的付出終于有了回報,,我的本科生涯也終將迎來屬于自己的happy ending。
從上?;爻啥嫉暮桨嗌?,夜幕降臨,舷窗外一片漆黑,,我的腦海中開始不斷浮現(xiàn)出自己備考的點點滴滴,。考研對于我來說無疑是一場硬仗,,這場硬仗困難到我從大一開始策劃,,它是無數(shù)個夜以繼日的汗水與煎熬的結果,這個結果也向我證明了,,“苦心人,,天不負,,臥薪嘗膽,三千越甲可吞吳,?!?/p>
受益良師摯友 大學生活充實圓滿
在進入大學前,我原以為自己的未來四,、五年都會是“兩耳不聞窗外事,,一心只讀圣賢書”的學習生活??墒钱斘疑硖幤渲校w會到大學生活的豐富,,我才知道,,大學原來不只有“學習”,而我也被成大的溫暖所包圍,。

2022年11月,,參加“健康列車”巡診
初入校園,我就結識了心理生活服務中心的郭耀徽,、龍斌以及毛美婷等學長學姐,,他們是我在成大感受到的第一份溫暖,讓我對陌生的校園生活多了份熟悉與安心,。再那之后便是實驗室中帶著我初涉科研的時政老師,、顏學玲以及熊航等師兄師姐;無微不至指導我學業(yè)規(guī)劃的萬君,、彭琪,、張飛、羅小麟老師,;悉心授予我專業(yè)理論知識的岳青,、朱江和許光亞等老師;指導我走進臨床實習生活的楊進,、王春瑛和彭超等老師,;帶領我跟隨附屬醫(yī)院“健康列車”奔赴貴州義診的劉婭、樊春等老師,;辯論隊中教會我如何思辨與表達的鐘誼,、黃燁琦等學姐學長;以及學業(yè)上給予我莫大幫助的李慧,、許慶東,、馮啟洋等學姐學長。
我很慶幸,,一路上能夠得到眾多的良師益友以及優(yōu)秀且溫暖的學長學姐們給予的支持與幫助,,讓我在大學少走了許多彎路,,有更充沛的時間與精力參加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、學科競賽,、科研項目以及潛心備戰(zhàn)考研,。
記得剛轉到臨床醫(yī)學院后,在劉濤老師的介紹下,,我結識了時政老師的科研團隊,。那時候我對科研認識很粗淺,只知道科研水平對醫(yī)學生來說至關重要,。在加入實驗室后,,我開始不斷地向時政老師以及研究生師兄師姐們請教,從一個科研“小白”開始逐漸嘗試分子對接的實驗,、撰寫英文論文,、負責“互聯(lián)網(wǎng)+”與“挑戰(zhàn)杯”等學科競賽。
對于一個本科生,,尤其是醫(yī)學生來講,,想要在繁忙的課業(yè)里抽出時間完成這些任務是非常艱巨的,所以那時候我只要一下課,,就會回到實驗室的工位上繼續(xù)完成科研任務,,節(jié)假日留校對于我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,為的也只是能夠盡早完成自己的科研項目,,學習更多的研究方法,。回憶起在實驗室的日子,,盡管辛苦但也充滿了溫馨——與同門一起共患難的情誼以及在科研上所收獲的經(jīng)驗,,我將一生受益。
心向山海 不懼未來
2023年9月,,經(jīng)學院與學校的推薦,,我作為全校唯一的學生代表,與來自全省近百所高校的研究生,、本科生,,一起參與評選“2023年四川省大學生年度人物”的榮譽稱號。在學院和學生處老師們的指導下,,最終我獲得了這一殊榮,,也成為學校建校以來第三位獲得這個稱號的學生。這也是我在本科五年中最為珍視的榮譽,,因為它不僅僅是給予我個人的榮譽,,更是代表我,一名普通的學子,,為學校爭取到的光彩,。

2024年5月,,參加“青年說”優(yōu)秀學子大講堂做分享
回望過去的五年,如果用三個詞來形容我的大學生活,,那一定是“自律” “充實”“幸運”,。因為從入校就給自己擬定了轉專業(yè)的目標,所以大一上學期每一天我都拼了命地學習,,參加各種綜合素質類活動,,最后不僅成功轉入臨床醫(yī)學專業(yè),還獲評了當年的特等獎學金,。
從上課學習,、下課健身,再到參加社團活動,、學術研究,、學科競賽,周圍的朋友總是戲謔我是“時間管理大師”,,仿佛總有很多時間去完成很多事情。但其實,,我只是在什么時間完成什么樣的事,,盡可能地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時間,提升自己,,挑戰(zhàn)自己,,充實自己。只要設定一個目標,,我就想要把它做到最好,,大到學術研究、學科競賽,;小到一場辯論賽,、一次學生工作,我都愿意投入自己百分百的努力與熱情,。也許正是因為我的“足夠努力”,,所以我“足夠幸運”,付出的每份努力都收獲了一個不錯的結果,,也讓我在五年后的今天,,回望自己的本科生活,不會覺得遺憾或者空虛,,反而會認為這是我人生中一段不可磨滅的回憶,。
面對即將開啟的新旅程,我既興奮又擔心,。我知道即將去往的是全國最頂尖的骨科中心,,將會面對許多的業(yè)內大佬,,對于我來說,這既是機遇也是新的挑戰(zhàn),。但是與初入成大的迷茫與不安不同,,經(jīng)過五年的沉淀,我相信自己將會以一個自信,、穩(wěn)重的面貌迎接新的學習生活,。我深知要成為一名“良醫(yī)”,自己所要付出的艱辛還遠不止于此,。我的醫(yī)學生涯才剛剛吹響號角,,未來我會時刻銘記自己肩負的理想與使命,在骨科領域繼續(xù)深造,,在醫(yī)學領域做出自己的些微貢獻,。
在成大,我想自己收獲的除了被大家所看到的“光環(huán)”外,,還有一個更加自信,、穩(wěn)重、釋然的自己,。在這五年里,,我總是想要做很多努力來向當初那個高考失利的小男孩證明自己,即便是沒有一個好看的分數(shù)也依舊很優(yōu)秀,,卻沒發(fā)現(xiàn)在這個過程中自己已經(jīng)與自己和解,,接納了不夠優(yōu)秀的自己。我一直都認為自己屬于“笨小孩”,,要付出多于常人的努力才能夠進步一點點的“笨小孩”,,好像從小到大“聰明”這個詞與我毫無關系。但是,,那又如何,?正視自己的“愚昧”,不斷去彌補自己的缺點,,故余雖愚,,卒獲有所聞。
最后,,我也想告訴學弟學妹們,,即便是遭遇了一時的坎坷,即便是生活對你百般阻撓,,但是我們依舊可以寫下一個百折不撓的故事,,堅持到最后,你就會在這段旅途中看見別人不曾見過的風景,,譜寫獨屬于你的人生故事,。
閱讀更多:
【向上·成大青年】張書滔:收獲全國銅獎 他的追求不止于此 - 成大要聞 - 成都大學新聞文化網(wǎng) (cdu.edu.cn)